欢迎光临E逸家网!
E逸家网 > 美文  > 正文

长期腿疼不愈?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

(来源:网站编辑 2024-05-18 09:10)

由于人口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,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下肢冰冷、麻木和疼痛等不适症状。很多人误以为这是膝关节的问题,实际上,这可能是下肢动脉在发出警告,提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。
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,中医称为“脱疽”,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。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,即行走时小腿后部疲乏疼痛,需要短暂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。随着病情加重,间歇性跛行的距离会逐渐缩短,病情晚期常在夜间因下肢疼痛而醒,即“静息痛”。此外,足趾长期破溃不愈也可能与此病有关。
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和风险因素

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冠心病类似,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,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,阻断下肢血液供应,进而引发缺血性病变。吸烟、糖尿病、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主要风险因素。研究表明,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%,发病风险增加26%。因此,积极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,提高治疗效果。

治疗方法

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:

中医治疗:中医认为“脱疽”基本病机是血脉瘀阻,主要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。根据病因不同,可分为寒湿阻络、血脉瘀阻、气血亏虚等证型,常用桃红四物汤、阳和汤、黄芪鳖甲汤等。此外,中医定向透药、中药溻渍等外治法也能有效改善症状。

西医治疗:西医治疗分为药物和手术治疗。药物包括扩张血管药(如贝前列素钠、盐酸沙格雷酯)、抗血小板聚集药(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)和改善脂质代谢药(如阿托伐他汀)。手术治疗主要采用介入手术,常见的是球囊扩张术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效果好的优点。

结论

长期腿疼不愈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警告信号,需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。同时,控制相关风险因素是预防和管理该病的重要措施。



版权保护: 转载本文请保留链接: meiwen/99.html